据悉,在我国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已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慢病防控成为重要任务之一,相关卫生负责人指出,应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对于实现“健康融如所有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郭玉芬认为,目前中央转移支付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仅局限于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管理服务提供一定经费支持和保障。该项目从设计理念和防控策略应用上缺乏对疾病的全程管理和综合防控,特别缺乏疾病发生前针对健康人群的病因预防(一级预防)和疾病早期针对高危人群的早诊早治(二级预防),“今后应当将健康理念融入影响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所有政策机制中,落实预防为主、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三高共管”缺一不可
“自2009年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以来,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公众对胆固醇危害的知晓度较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说。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深有同感,“我国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持续升高,每几年就要翻一番,也没有任何减缓或者降低的趋势,而高胆固醇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霍勇说,从北京市过去20年的数据来看,心脑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胆固醇升高的影响因素占到77%,但公共卫生筛查项目里恰恰没有这一项。
霍勇介绍,实施血脂检查后,每年预计可减少30%~40%的冠心病发生。“从现在已经进行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做起,增加血脂管理后,每个人1年仅增加1元,完全可以承受。”霍勇说,“希望血脂筛查能尽快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葛均波也建议,血脂筛查作为核心环节,应尽早被纳入国家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以降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的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的发生,“建议对我国有条件的城市里年龄大于45岁的居民实施免费血脂筛查,设立年度健康管理目标”。
“对筛查出高胆固醇的高风险患者积极干预,需要设置考核目标到城市社区,实现‘三高共管’。”葛均波说,从整体看,需要国务院给予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还需各级政府支持配合,建议在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费用中列出专款。此外,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建议将二级以下基层医院作为该项目的主力军,切实降低心梗、脑梗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减少抢救费用和住院费用,避免社会劳动力的损失。
防控慢病需综合施治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认为,健康管理师是从事对人群或个人健康和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培养健康管理师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十分重要。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健康管理师有助于唤起健康意识,进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利于亚健康人群将疾病危险因素扼杀于萌芽之中,也有利于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建议在医学高等院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并明确健康管理师专业职称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建议,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简便验廉,具有最佳的成本效果比,应将中医针灸、推拿、药茶、药膏等非药物疗法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要诊治手段,调整医保支付政策,提高非药物疗法报销比例,将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像西医预防医学项目一样纳入国家预防医学体系。将相关治未病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范围,实行全额或半额报销,或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实行统筹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中医院院长宋万永建议,在我国开展“国际自我保健日”,确定一个普遍使用的自我保健定义和框架,从而传达和指导自我保健研究与政策改革,帮助公众实现自我保健,提高健康素养。同时,鼓励更多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支持并推进自我保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