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疗动态 > 行业新闻
立冬”过后话保健
2019-11-08 08:32:02点击: 【字号: 分享到: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冬”节气到来,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人们养生保健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立冬之后要掌握哪些养生保健要点?

    昆山博爱医院内科主任表示,往年到了冬季,由于天气变化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增多。因此,季节转换之际,更要注意季节性疾病的防治。

起居调养应“养藏”

    据介绍,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立冬”之后应顺应自然,起居调养应以“养藏”为主,建议早睡晚起,饮食上多吃滋阴的食物,可以开始适当进补。在生活起居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则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当然,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需要提醒的是,进补前要先辨明体质的“寒热”属性,再选择适当的中药材。“立冬”进补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不可“盲目”进补。“立冬”至“冬至”,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可以多吃红薯、萝卜、包心菜、芋头等食物,力戒温燥、辛辣刺激之物。水为阴气之源,因此,冬季要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

防寒保暖从脚开始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是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的部位。

    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人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经常泡脚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入冬后,气温低,气候干燥,受寒冷刺激容易发生冻伤和皲裂。因此,冬季防寒保暖,应做到“恰如其分”。

冬季运动不可少

    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

    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避免在严寒中锻炼。冬季锻炼还要注意掌握“度”,不能透支体能。可根据自身状况,有选择地做一些慢跑、散步、打太极拳、习剑等适宜冬季锻炼的项目。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诱发旧疾。

这几类疾病须当心

    每年的秋冬季节交替之际往往会呈现气候干燥、天气变化频繁等特点,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每年“立冬”后,受冷空气影响,患感冒、痛风、胃病、心脑血管的人都有所增加。“立冬”时节应该当心以下几类疾病:

中风——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用药。

心梗——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在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严重者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平时可遵医嘱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流感——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诸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因此,在冬季,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可每天用冷水洗脸,用热水洗脚,提高免疫力,预防流感。